类风湿关节炎、骨性关节炎典型病例
案例一: 唐某某,男性,56岁,已婚,退休,江苏南京人。2006年11月6日入院。患者于17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双手指、腕关节疼痛,晨僵明显,阴天及受凉后加重,伴有腰骶部疼痛、酸胀,阴天及活动后加重。经服药、针灸、理疗等多方治疗仍无明显效果,症状进一步加重。双手指肿大畸形,双膝关节疼痛难忍,行走屈伸不便,在我院门诊经拍片检查后以“类风湿关节炎及双膝骨性关节炎”收入院。治疗前全身多处关节压痛明显,双手指小关节肿大畸形,功能活动受限,双膝压痛(+),双膝关节肿大,浮髌试验(+),屈膝40°,伸膝-5°,脊柱活动不利。针刀治疗配合手法、牵引、中药等系统治疗三疗程后,患者诉疼痛已消失,已能弃双拐行走,萎缩的股四头肌增厚,弹性增大,压痛消失。双膝关节周围无压痛。患者住院治疗34日,症状及体征都有明显改善,因诸多原因予以出院,回家进行康复训练及心身调养。随访1月,无不适,远期疗效明显,优于近期疗效,患者现已能基本正常行走,生活可以自理,病情无反复。【按语】 患者类风湿关节炎、双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明确,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,症状逐渐加重,来我院通过针刀、手法治疗前后34日,使之双膝疼痛肿大变形消失。双下肢行走活动基本正常。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: 1.镇痛效果明显。据统计,针刀治疗明显优于其它药物及物理疗法。 2.具有调节关节内外平衡的作用。 3.患者在我院接受针刀治疗期间,注重于患者身心健康教育,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,使患者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接受治疗,这样的治疗环境对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大有益处。 4.在针刀完全松解、剥离粘连的情况下,实施手法,使之屈曲、粘连、挛缩、变性的软组织得以松弛。中药具有通络、活血、止痛及补益肝肾的作用,用中药的整体调节对针刀治疗后促进机体恢复,起到了积极作用。 5.针刀治疗类风湿骨性关节炎,对于关节囊闭锁、囊壁增厚、关节滑液腔变窄及结节部位,可以直接进入这些部位行切开松解、剥离治疗,对纠正变形、畸形的关节具有独到之处。 6.减轻自身重量,以减轻对膝关节负重、挤压,减少行走,加强双下肢肌力锻炼,可巩固疗效。
病案二: 汪某,男性,33岁,已婚,教师,贵州省都匀市人。于2006年8月3日入院。主诉:右膝关节疼痛、肿胀、活动不利5年余。患者于5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关节、肌肉疼痛,呈游走性,疼痛及晨僵明显,需活动半小时以上才能缓解症状。于阴天受寒及劳累后症状加重,休息时缓解。经当地医院服药治疗后时有缓解,但右膝关节疼痛未见好转,反复发作,右膝关节肿大,活动不利。又于当地医院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亦无明显好转。在我院门诊经X片及MRI检查诊断:①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;②类风湿关节炎。遂收住入院。治疗前右膝关节肿大明显,周围压痛,行走活动不利。无全身发热,饮食较好,大小便正常,睡眠差。治疗前拄双拐步入病房,步履艰难。右膝关节肿大变形明显,周围压痛明显,浮髌试验(+),研磨试验(+),屈膝70°,伸膝10°。【实验室检查】ESR:21mm/h;ASO:490IU/ml;RF:27.8IU/ml。【放射科检查】X线及MRI检查显示:右膝关节积液明显,关节间隙变窄,双侧宽窄不等,有骨刺形成。双半月板已被切除。 经针刀治疗配合手法、牵引、中药等系统治疗三疗程后,弃双拐行走,右膝关节肿大明显消失,周围压痛消失,浮髌试验(-),研磨试验(-),屈膝80°,伸膝80°。ESR:9mm/h;ASO(-);RF(+)。患者现已能正常行走,生活自理,一年后随访,患者自诉,全身关节无明显疼痛,行走、下蹲自如。【按语】 患者男性,33岁,美术专业大学毕业,身高182cm,一表人才,因病痛长期折磨,久治无效,对医院、医生基本失去了信心,在医患沟通时有抵触心理,在住院治疗期间,时而出现烦躁不安、沮丧、悲观情况,不愿配合治疗,在医护人员耐心劝导及精心治疗下,病情得到明显改善,提高了自信心,从一开始的悲观、失望到后来的积极主动接受治疗。在这样的治疗过程中,我们医护人员不但要针对患者病痛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,而且要对患者身心健康进行调整,让其树立起战胜病痛的能力及自信心,只有在医患之间相互信任、积极配合的基础上,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案例三 马某某,女性,15岁,江苏南京人,1989年2月30日入院,1989年5月20日出院。【主诉】双足部疼痛4年余,加重1年。【现病史】患者于4年前在无诱因下出现双踝,跖、趾关节肿痛、发热,双手指有晨僵,行走、活动不利,在外院诊治为:“类风湿关节炎”。给予消炎药、阿斯匹林及蚂蚁药物口服,外院治疗3年,效果不佳,症状逐渐加重,双膝、踝、近趾关节肿痛,踝关节、近趾关节变形,步态不稳,易摔跤,需在家人搀扶下行走。遂来我院门诊求治。【体格检查】T:36.7℃,P:84次/分,R:20次/分,BP:110/60mmHg。面色胱白,全身肌肉瘦削,步态不稳。专科检查:双踝、近趾关节肿大明显变形,皮温稍高,压痛(+++),踝关节背伸50°,跖屈10°。舌淡红,苔黄,脉细数。【实验室检查】ESR:96mm/h,CRP:12,RF:40IU/ML,ASO:150IU/ML。【放射科检查】X线检查:双踝关节软组织肿胀,胫距关节间隙变窄,足趾楔关节间隙稍变窄,周围软组织肿胀,双手指、腕关节未见明显异常。【诊断】中医诊断:痹证(湿热毒型)。西医诊断:类风湿足关节炎。【治疗】 针刀治疗每次4~5点,每隔4日治疗1次,3次为1疗程。住院治疗时间40日,共治疗10次,3个疗程。第一疗程治疗后,患者自觉疼痛减轻,行走活动稍有改善。查体:双足部肿胀较治疗前有改善,压痛(++),踝关节背伸10°,跖屈15°,皮温不高,舌淡红,苔黄,脉细数。 第二个疗程治疗后,患者自觉疼痛减轻,活动后进一步好转,现已能自行走100米,仍步态不稳。舌淡红,苔黄,脉细数。 第三个疗程治疗后,踝、足部肿胀消失,踝、跖趾关节处压痛(+),踝背伸15°,跖屈25°,独自行走1公里左右,阴天及受凉后无疼痛加重,无晨僵感,予以出院。 随访2年后症状基本消失。查体:双踝、跖趾关节肿胀消失,局部压痛(+),胫距关节仍有轻度变形,活动功能基本正常。抽血复查结果:ESR:20mm/h,ASO:100,RF:30。15年后随访,患者现已结婚生子,足部行走活动正常,久行有微跛,但无明显疼痛,不影响生活质量,能正常操持家务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感动 | 同情 | 无聊 | 愤怒 | 搞笑 | 难过 | 高兴 | 路过 |
- 上一篇:[病例1]:膝关节骨性关节炎
- 下一篇: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
相关文章
-
没有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