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沛特关节内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
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,每次2 ml,加膝周痛点小针刀治疗,每周1次,连续治疗3~5次判定疗效。结果 临床控制24膝(38.10%),显效26膝(41.27%),有效11膝(17.46%),无效2膝(3.17%),总有效率为96.83%。复发3膝,占总有效率的4.92%。结论 施沛特关节腔内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轻、中度膝骨性关节炎,总有效率高,复发率低,副作用小,值得推广。
膝骨性关节炎(OA)是临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,多发于老年人,尤其是中、老年女性。以膝痛、僵硬、肿胀、关节积液及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,不同程度地影响生活质量。治疗方法较多,如药物、理疗、手术等,但只能缓解症状,不能阻止疾病进展,且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,会加重关节软骨的退变,甚至导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;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,会影响消化道功能;手术治疗有创伤大、费用高等缺点,患者不愿接受。我院疼痛门诊2001年10月~2005年10月采用施沛特关节内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轻、中度OA 54例63膝,取得满意疗效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 54例均为门诊患者,男12例,女42例。年龄41~82岁,平均57.8岁。双膝9例,单膝45例。病程均在6月以上,最长达20余年。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,行走不便,屈伸受限,下蹲困难;12例伴有关节腔积液;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、关节摩擦感。
1.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膝关节OA诊断标准[1]:(1)膝关节疼痛在就诊的前1个月内≥14天;(2)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响声;(4)膝关节周围肿胀;(5)膝关节晨僵≤30 min;(6)年龄≥40岁;(8)X线片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。具(1)、(8)或(1)、(2)、(4)、(5)、(6)即可诊断为膝关节OA。
1.3 治疗方法
1.4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[2]规定的分级标准,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膝关节疼痛晨僵活动度等的变化,并计算病情程度的积分。(1)疼痛。0分:关节无疼痛,下蹲自如,行走不限;1分:偶有疼痛或不适,能下蹲,最大行走距离>
1.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[2]中规定的评定标准4级。(1)临床控制:症状消失,关节活动正常,积分减少≥95%;(2)显效:症状消失,关节活动不受限,70%≤积分减少<95%;(3)有效:症状基本消失,关节活动轻度受限,30%≤积分减少<70%;(4)无效: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,积分减少<30%,计算公式(治疗前积分-治疗后积分)/治疗前积分×100%。
2 结果
本组54例63膝患者,经上述方法治疗后,按上述标准评定,临床控制24膝(38.10%),显效26膝(41.27%),有效11膝(17.46%),无效2膝(3.17%)。总有效率为96.83%。电话随访1年,50例(56膝)患者无复发,2例(3膝)患者,有不同程度的复发,占总有效的4.92%。本组全部病例中无感染及药物过敏反应发生。
3 讨论
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,由多种因素造成,往往与机械磨损、创伤、遗传及免疫有关,其病变基础是关节透明软骨和相应滑膜的炎性变[3]。骨关节炎发病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开始,关节腔内的分解酶加速了透明质酸的分解,使得关节润滑作用下降,从而失去透明质酸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,关节软骨进一步破坏,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理变化逐渐加重。近年来,以透明质酸钠为代表的氨基糖类黏弹性物质补充疗法,在防治骨关节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为骨关节炎治疗寻找了新的途径[4]。祖国医学则认为该病属于风湿范畴,又称痹病。膝者,筋之府,肝藏血以荣筋,肾藏精以养骨。故肝肾亏虚为本,加之外感风寒湿邪致膝关节瘀血阻滞,经络不通,不通则痛。由于长期慢性疼痛,致使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与骨面发生粘连,软组织挛缩,进一步牵拉或卡压末梢神经,加重疼痛,形成恶性循环。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在于:(1)玻璃酸钠是构成关节滑液及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,注入关节内的玻璃酸钠对关节和软组织起保护和润滑作用,消除了因关节运动、软组织滑动发生摩擦所引起的疼痛,扩大了关节活动范围。(2)注入关节内的玻璃酸钠可提高滑液中透明质酸的含量,部分在软骨和滑膜表面积聚,重新形成自然屏障,阻止软骨基质的进一步破坏。(3)促使滑液细胞产生高分子透明质酸、硫酸软骨素和糖蛋白的合成。(4)与已释放入滑液中的糖蛋白结合,防止该物质参与炎症过程,同时部分透明质酸以某种形式进入基质与糖蛋白形成聚合物,有利于软骨损伤的修复。(5)可抑制白细胞移动和趋化作用,降低滑膜的通透性,减少关节内渗液。(6)透明质酸通过抗缓激肽和抗蛋白酶活性及覆盖痛觉感受器,从而缓解疼痛。因此,补充外源性玻璃酸钠能够恢复滑液的润滑功能,促进软骨的恢复,缓解疼痛,改善关节功能,从而打破膝内病变所致的恶性循环。小针刀治疗的原理在于:刺通经络,对痛点切割剥离,可松解挛缩组织,解除局部粘连,减轻软组织内张力,恢复力的平衡,消除神经末梢牵拉与卡压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消除无菌性炎症,打破膝外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恶性循环,从而消除疼痛。
我院将膝关节内注射施沛特、膝关节外应用小针刀,两者相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,取得了满意的效果,其总有效率高达96.83%,复发率低至4.92%,且痛苦小,费用低,又没有长期应用激素、非甾体类消炎药所致的副作用,患者愿意接受,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。
[参考文献]
1 曾庆馀,许敬才.骨关节炎的分类诊断与流行病学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1998,18(2):108-109.
2 郑筱萸.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02,349-353.
3 吴海山,周维江.老年性退变膝.中华老年医学杂志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感动 | 同情 | 无聊 | 愤怒 | 搞笑 | 难过 | 高兴 | 路过 |
- 上一篇: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1162例临床报告
- 下一篇:[病例1]:膝关节骨性关节炎
相关文章
-
没有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