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刀“膝周六穴”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1例

姬生现 王文昭

(北京针刀总医院 102206)

 

 

近年来,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1,现报告如下。

1 临床资料

31例患者均是20075-20085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针灸、针刀科门诊病人,其中男13,18;年龄38-78,平均52.6;病程2个月-19,平均2.1;左膝发病者9,右膝发病者12,双膝发病者10;初诊5,26例接受过治疗。临床表现为单膝或双膝关节受累,关节疼痛逐渐加重,夜间疼痛明显;活动过多,天气突变,疼痛也会加重;关节活动障碍,活动时有不同响声,休息后关节出现僵硬状态,关节肿胀,严重者可引起肌肉萎缩。

2 治疗方法

取患侧内膝眼、犊鼻、阴陵泉、阳陵泉、血海、梁丘,龙胆紫做标记。操作:患者取仰卧位,双膝屈膝位,膝下垫枕。皮肤碘伏常规消毒,铺洞巾,过度紧张者,1%利多卡因注射液每穴1-1·5 mL行局部麻醉。术者戴无菌手套,按针刀四步规程要求操作。内膝眼、犊鼻,用汉章牌4号针刀,刀口线与髌韧带平行,两穴相对刺入30-35 mm,产生酸麻胀痛等得气感觉,并在髌下脂肪垫上切割2-3;梁丘、血海用4号针刀,刀口线与股骨平行直刺,得气后掉转刀口线沿髌骨切线缘切割3-4;阴陵泉和阳陵泉穴用3号针刀深刺,刺入45-60 mm,得气即可。每个部位术毕,按压1-2 min,创口贴敷贴, 2天内不能近水,并且要尽量休息。每周治疗1, 1次为一疗程,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。

3 治疗效果

3·1 观察指标

采用国际公认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(百分法)为观察指标,对本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对疼痛、步行、关节屈曲动度、不稳定感、肿胀、上下楼梯和绞锁进行计分。总分100,85-100分为优,70-84分为良,60-69分为可,<60分为差。

3·2 疗效评定标准

痊愈:膝关节肿胀、疼痛基本消失,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,积分≥95;显效:膝关节肿胀、疼痛明显减轻,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,积分≥80,<95;有效:膝关节肿胀、疼痛减轻,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恢复,积分值上升≥10,但未达到80;无效: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未改善,积分值上升<10分。

3·3 治疗结果

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1.90±10.62,治疗后为86.14±9.30,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。其中痊愈15,48.4%;显效13,41.9%;有效3,9.7%。总有效率为100.0%,愈显率为90.3%

4 体会

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由于身体重心的改变、炎性渗出的刺激和肌肉牵张力的异常而出现痉挛,使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降低。针刀医学认为,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失调,当软组织损伤后,失去了对膝关节的控制能力,膝关节就失去稳定,关节面压力的分布就不平衡。依据这一理论来制定治疗方案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

针刀“膝周六穴”,即内膝眼、犊鼻、梁丘、血海、阴陵泉、阳陵泉,既有针刺的效应,能够行气活血,消瘀散结,改善局部微循环,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,从而消除肌肉痉挛,增强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,改善临床症状,使“不通则痛”为“通则不痛”;又有刀的松解作用,对内膝眼、犊鼻、梁丘、血海穴的松解,使髌周支持带、膝关节囊翼状皱襞的滑膜层得到了松解。其中,内膝眼、犊鼻内脂肪垫的松解,增加了膝内空间,缓解了因关节间隙变窄引起的膝内压过高,膝内力平衡得以恢复,膝周围的软组织都间接得到了松解,关节周围的力平衡得到了恢复。临床观察到,一次针刀术后,患者患膝疼痛明显好转,膝关节屈伸度明显增大,恢复了膝关节周围的力平衡,故取得了极佳的临床疗效。

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【字体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评论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